新光證券2023元大MSCI金融存股推薦dcard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2/2 2/2   風電發展方興未艾,經歷2020年以來的高歌猛進,風電行業雖然在面臨搶裝退潮、原材料成本上漲,甚至疫情衝擊等,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徑下,風電行業依然是極具確定性的成長賽道。     在防疫政策調整下,隨著制造與物流等恢復,多家機構認為,風電存量訂單有望在2023年集中釋放,風電行業將迎來第二輪發展高潮。     搶裝退潮,龍頭增長失速     在2020年,因為補貼政策,國内陸上風電上演搶裝潮,隨後2021年海上風電也上演了搶裝潮,伴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驅動,引發了風電概念股的暴漲行情,很多行業龍頭的股價跟蹤上漲了數倍。     但進入2022年,風電行業發展急轉直下,由於原材料漲價、疫情衝擊、行業競爭等眾多因素影響,導致風電產品零部件的齊套率不足,行業開工安裝不及預期,風電行業業績普遍表現理想。     前三季度,A股風電板塊整體營收實2425億元,同比下滑7.5%,規模淨利潤183.77億元,同比下滑5.7%。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最為明顯,營收845.3億元,同比下滑14.6%,淨利潤51.24億元,同比下滑27.9%,30家風電企業中僅有4家的淨利潤維持增長。     反觀港股,亦是如此,目前港股風電概念股有7家,包括行業龍頭主機廠金風科技(02208.HK),以及下遊的風電開發建設商龍源電力(00916.HK)等。     2022年前三季度,金風科技業績失速明顯,營收為261.63億元,同比下滑22.65%,歸屬股東淨利潤為23.65億元,同比下滑27.06%。     但是,產業鏈下遊的一些發電企業取得不錯的營收增速,如協合新能源、龍源電力、新天綠色能源。         協合新能源主要運營風力和光伏發電業務,目前在廣西、雲南、西藏等省區以及美國等地區擁有70間風電和光伏電廠。     公司綠電以風電為主,2022年1-10月,公司權益發電量總計5369.21GWh,同比增長27.12%。其中,風電權益發電量4700.13GWh,同比增長17.35%;太陽能權益發電量669.08GWh,同比增長206.48%。     根據公司最新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協合新能源上半年營收為13.39億元,同比增長37.63%,股東應佔溢利為4.43億元,同比增長9.6%。     中期淨利潤增速方面,中國航天萬源(01185.HK)增長較快。     中國航天萬源主要運營風電場,今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增加主要是由於取得航天龍源(本溪)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控制權,對於後者財務進行並表。同時憑借對龍源本溪的控制,公司利潤實現扭虧。     成本壓力減弱,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     因受部分極端低價訂單的影響,今年10-11月,陸上風機的中標均價創下了歷史新低。據不完全統計,11月全月陸上風機均價(不含塔筒)約為1516/kW,環比10月下降12.8%。     不過需要看到行業利好的一面是,風電機組塔筒、葉片、齒輪箱、輪毂等部位主要原材料涉及鋼鐵、銅材、環氧樹脂等,2022年這些材料價格相比去年明顯回落,尤其用量最大的鋼鐵材料降幅最大,為風電設備企業降本以及利潤回歸創造利好條件。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超低價爭奪訂單是短期個别行為,不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續性,風機的降本應當是漸進過程。目前陸上風機價格觸底信號已出現,未來將逐漸回歸正常,這將顯著改善主機廠商的業績壓力。     此外,當前行業風機招標價格持續下降,陸風機組在當前價格水平下已經具備發電經濟性,有利於行業整體景氣度的提升。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以50MW裝機容量的項目為例,陸風的IRR在8%以上,平準化度電成本約兩毛一左右,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     海上風電方面,天風證券認為,度電成本相比2020年全球海風度電成本有明顯降幅,海風平價上網有了進一步進展。「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增長裝機容量有望超50GW,或將為行業成長奠定良好的發展基調。     國新證券研報認為,當前仍處於雙碳政策落實前期階段,光伏、風電滲透率仍處於低位,隨著產業鏈價格回落,新能源發電成本進入長期下降區間,未來將憑借更高的經濟性實現對火電的替代。     存量訂單或集中釋放,產業鏈投資機會幾何?     當前有關風電的行業正面催化不斷,國家能源局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應並儘並,允許分批並網,加大配套接網工程建設,與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做好充分銜接。     此外,疫情防控逐步優化,相關制造業陸續恢復,下遊需求大幅釋放,2023年風電行業有望進一步提振。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首先,從目前招投標情況看,2023年風電項目需求相比於2022年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海風與陸風共計約70GW。     其次,受疫情的持續影響,葉片等大型零部件的運輸、塔筒安裝建設和風機吊裝等環節不同程度地受阻,還有部分項目尚未核準,導致2022年四季度風電行業交貨量不及預期,而該部分積壓的存量訂單大約為10GW,將在2023年釋放。     因此,隨著防疫政策優化疊加存量訂單釋放,風電行業景氣度有望繼續提升,預計2023年全行業的風機交貨量將達80GW,2023年風電全行業的景氣度將保持較高水平。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在需求大幅釋放的過程中,風電整機廠商和上遊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是主要獲益者,整機環節推薦明陽智能(601615.SH)、三一重能(688349.SH),受益標的金風科技、運達股份(300772.SZ)、電氣風電(688660.SH);關鍵零部件環節主要是軸承和錨鏈等,受益標的新強聯(300850.SZ)、長盛軸承(300718.SZ)、亞星錨鏈(601890.SH)。     國新證券研報認為,結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來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將主要通過建設風光大基地(陸上風光大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和開發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兩種途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佔比。前沿技術包括深遠海漂浮式基礎風電機組、海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新型高效晶矽電池、鈣鈦礦電池應用示範。建議關注海風樁基、海纜,光伏新技術滲透率提升帶來的持續性投資機會。     小結     風電行業作為新能源主要實現路徑之一,受益於政策催化是前景確定的賽道。目前雖然受制於各種因素裝機量被壓制,但需求卻一直存在,不利因素逐漸消退後,行業需求仍將釋放並推動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一直是港股投資者的熱衷標的。而代表港股最具影響力的評選活動「港股100強」,則成為不少投資發掘優質風電股的重要渠道之一。     據悉,「港股100強」是每年一次的港股影響力評選,活動始於2012年,是由騰訊網和財華社共同發起,旨在利用大數據和一系列科學、公允的評價指標對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評選並公佈優秀的上市公司榜單及頒發獎項。     第十屆「港股100強」即將於2023年2月24日舉行,在本屆評選中,風電股誰是赢家我們將拭目以待。

新聞02

MoneyDJ新聞 2022-12-08 11:56:20 記者 賴宏昌 報導美國國防部週三(12月7日)宣布,亞馬遜(Amazon.com, Inc.)、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 Corp.)以及甲骨文(Oracle Corp)這四家公司透過《聯合作戰雲端能力(JWCC)》採購標案取得雲端運算服務合約。 CNBC報導,五角大廈發言人週三晚間透過電子郵件表示,JWCC是一項多元採購標案、四份合約共享最高90億美元的額度。 外電週三稍早報導,亞馬遜、谷歌、微軟以及甲骨文各獲得最高達90億美元的雲端運算服務合約。 美國國防部原本在2019年給予微軟為期10年、總價值100億美元的《聯合企業國防基礎建設(JEDI)》雲端運算合約。亞馬遜、甲骨文隨後挑戰五角大廈的這項決定。 五角大廈資訊長John Sherman 3月31日表示,谷歌、甲骨文、微軟以及AWS這四家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正與美國國防部專家合作,準備在全球各地為五角大廈提供三個資安分類級別(非機密、機密以及最高機密)的企業級雲端服務功能。 他說,JWCC一旦上線、將為聯合全領域指揮管制計畫提供服務,並在人工智慧(AI)應用方面提供協助。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曾於2017年表示、能夠在AI產業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將可統治世界。 (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新聞03

MoneyDJ新聞 2022-11-29 11:17:59 記者 黃文章 報導普氏能源資訊11月28日報導,過去主要採購美國與烏克蘭玉米的中國大陸,本月已經開始進口巴西玉米;而歐洲地區因為天氣乾旱導致產量下滑,也使得玉米進口需求倍增,截至11月21日的歐盟玉米進口量達到1,15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509萬噸增長一倍以上。歐盟主要進口的是巴西玉米。貿易商指出,在中國與歐盟競爭巴西玉米的影響下,或將令玉米價格上漲。 巴西穀物出口商協會(Anec)執行董事門德斯(Sergio Mendes)表示,2023年,巴西玉米出口量有望達到4,000-5,000萬噸,主要因為國內產量增長,以及中國大陸需求強勁的影響。其中,巴西對中國的玉米出口量有望達到500萬噸,相比美國農業部預估2022/23年度大陸的玉米進口需求量為1,800萬噸。 門德斯表示,巴西今年1-10月只對中國出口約6.2萬噸的玉米,主要因為檢疫的限制,因此中國可以說是巴西玉米出口的新市場。今年底以前能夠出口中國的巴西玉米仍屬少數,須等到明年一月巴西首播玉米開始收成之後,出口才會增加;而佔巴西玉米產量七成比重的二茬玉米更要到明年六月以後才開始收成。 美國農業部11月28日公佈的每週出口檢定報告顯示,截至11月24日當週,美國小麥一週出口檢定量為198,519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8%;較前週減少32%,較上年同期減少49%,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61,550公噸)與衣索比亞(47,500公噸)。自6月起的2022/23年度小麥累計出口量年減4%至10,489,503公噸。美國農業部11月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減70萬噸至2,110萬噸。 截至11月24日當週,美國玉米一週出口檢定量為302,350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12%;較前週減少39%,較上年同期減少63,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208,043公噸)與中國大陸(70,483公噸)。9月起的2022/23年度,美國玉米出口檢定量年減33%至5,807,815公噸。美國農業部預估2022/23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減13%至5,460萬噸。 美國黃豆截至11月24日為止的一週出口檢定量為2,022,443公噸,佔穀物出口總量的80%;較前週減少17%,較上年同期減少10%,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1,496,590公噸),佔74%比重。9月起的2022/23年度,美國黃豆出口檢定量年減10%至19,248,392公噸。美國農業部預估2022/23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減5.2%至5,566萬噸。 大陸10月黃豆進口量為413.6萬噸,創下8年以來的新低;較前月的771.5萬噸減少46%,較去年同期的511萬噸減少19%。今年1-10月,大陸黃豆進口量年減7.4%至7,317.7萬噸。大陸是最大黃豆進口國,2021年,大陸黃豆進口量年減3.8%至9,652萬噸,國內黃豆產量為1,640萬噸,黃豆的進口依存度為85.5%。美國農業部預估,2022/23年度,大陸黃豆進口量將為9,800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6257矽格2023存股名單, 1342八貫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 2613中櫃殖利率排行推薦ptt

OPEN445RE115EF5EE

 


2023永全大戶投定期定額開戶推薦 6235華孚2023存股推薦ptt 2023南亞高殖利率股票推薦2023福邦股票定期定額開戶推薦 9958世紀鋼2023存股名單 9937全國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2023永全台股定期定額計算 2023中鋼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 2002中鋼2023存股名單推薦

 

arrow
arrow

    e58tjz6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